江西師范大學的大學生們在位于延安市的張思德雕塑前深情誦讀《回延安》。肖華平攝/光明圖片
延安革命紀念館。資料圖片
延安市吳起縣的退耕還林森林公園。新華社發(fā)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延安——這座坐落在西北黃土高原的古老城市,因為在中國革命史上的神圣地位被永遠載入中國革命史冊,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留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為核心內容的延安精神是貫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近百年歷史的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未來奮斗中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強大精神動力。
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精神成果
20世紀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延安這個在中國地圖上并不起眼的西北古城,是成千上萬中國先進分子心目中的圣地,是成千上萬中國青年積極奔赴的地方。為什么這個小城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因為青年們受到馬克思主義的感召——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能夠指導中國革命蓬勃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能夠為中華民族爭取獨立、中國人民獲得解放提供強大思想武器的馬克思主義,正在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和所領導的事業(yè)發(fā)展中被忠實踐行著的、活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工作實際和作風中表現出來的、為人們所看得到和感受得到的馬克思主義。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結果。近代以來,中國的先進分子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求索、經歷了一次次失敗的實驗后,終于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個能夠救國救民的思想武器,中國的面貌為之一新。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被鮮明寫在了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上。馬克思主義提供給中國共產黨的并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現成方案和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種立場、觀點和方法只有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才能真正解決中國的問題。這種結合是在實踐中經過艱苦探索才能實現的。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真正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是黨中央到延安以后實現的。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的結合,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并為全黨所認可的過程,就是黨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得以確立的過程,也是延安精神形成和確立的過程。也正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這一過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當作顯微鏡和望遠鏡,用以認識和解決中國問題,才逐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形成了關于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根本宗旨更容易為老百姓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學表述,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并成為一種貫穿于黨的全部工作,為全黨所努力實踐的精神,形成了體現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和革命斗爭精神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品格。而這些在實踐中形成的精神,又進一步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和完善中國革命理論和政策策略,更廣泛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沖破國民黨反動派重重封鎖,戰(zhàn)勝各種困難的精神支撐。
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體現。說它是馬克思主義的,因為它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靈魂;說它是中國的,因為它體現著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汲取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吸收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創(chuàng)造,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語言風格,凝練而深刻、生動而樸實。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把中國共產黨認識和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思想方法表述得淋漓盡致;為人民服務,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的觀點和中國共產黨的全部工作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作了精辟的概括;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則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立足點的準確表述。
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奮斗歷程的重要精神結晶
當中國共產黨把自己的領導中樞建立在延安的時候,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已經經歷了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戰(zhàn)爭特別是長征的考驗和磨難,成為一個具有豐富經驗的政黨了,已經在軍事上、政治上、思想上逐步糾正早年不成熟時所出現的問題,并確立了自己的領導核心,圍繞這個核心逐步形成了領導集體。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延安精神,立足于中國革命在成功和挫折中獲得的重要經驗,是中國革命奮斗歷程的重要精神結晶。
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中國的問題必須由中國的同志根據國情獨立自主地確定戰(zhàn)略策略和方針政策來解決,中國革命必須正確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民最關心的問題,這些在后來被認為很明了的道理,在黨的早期革命斗爭中卻并不為大多數人所清楚。在使全黨明白和接受這些道理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曾經付出了很大代價。僅第一次大革命的失敗,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就從近6萬人減少到1萬人,而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反“圍剿”的失敗,更使中國共產黨在紅區(qū)的力量減少了百分之九十,白區(qū)的力量減少了幾乎百分之百。一次次慘重的失敗和血的教訓,使中國共產黨內越來越多的黨員和干部開始深入思考中國革命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為了幫助全黨真正搞清楚這些問題,毛澤東同志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寫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學、軍事和政治著作,這些著作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文獻,也成為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論基礎。
延安時期13年間,中國共產黨越來越成熟,在黨中央的各項重大決策中沒有再出現大的失誤,黨的自身建設從理論到實踐也有了飛躍性發(fā)展。延安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事業(yè)在這一時期的整體發(fā)展狀況和黨的整體精神風貌。盡管這一時期,黨依然面臨著極其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挑戰(zhàn)和極其艱苦的內部困難考驗,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科學地分析和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準確地把握各種歷史機遇,及時調整戰(zhàn)略策略和方針政策,糾正黨內存在的錯誤認識,始終保證黨所領導的事業(yè)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和發(fā)展。面對抗日戰(zhàn)爭開始時敵強我弱的態(tài)勢和相持階段形成的極為艱苦的環(huán)境,面對國民黨對陜甘寧邊區(qū)的經濟封鎖帶來的極為惡劣的生存困難,黨中央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邊區(qū)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從黨中央領導到普通戰(zhàn)士,都積極投入生產。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幫助我們戰(zhàn)勝了困難,渡過了難關。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之中,并賦予它更為豐富的內涵。毛澤東同志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發(fā)表的后題為《為人民服務》的講話,明確闡述了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并把它提高到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高度進行深刻論證,由此,“為人民服務”這幾個字,不但成為中國共產黨和黨所領導的一切組織機構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每個黨員應該奉行的人生格言。
從延安精神產生的歷史背景,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出,它的形成具有歷史必然性,包含著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積淀的寶貴經驗,傳承著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和發(fā)展的紅色基因,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在特定歷史時期的整體風貌,是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的精神結晶。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本質特征的精神體現
延安精神的形成,從根本上講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本質特征決定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挫折,不被任何敵人所屈服,不被任何險阻所嚇倒,艱苦探索,頑強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歷史中,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各種高官厚祿,不為所動;面對冰冷的鐵窗酷刑,毫不畏懼;面對各種艱難困苦,絕不后退。虔誠堅定、舍身忘我的優(yōu)秀品質,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就是因為一種信念、一種追求的有力支撐,那就是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幸福。正是一切為了人民這一最本質的特征,決定了黨在尋求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過程中能夠堅忍不拔、上下求索,能夠以自我革命精神,堅決糾正自己內部存在的失誤,在總結經驗教訓中認清中國國情,從中國實際出發(fā),最終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正如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所講的,我們的軍隊是真正人民的軍隊,我們的每一個指戰(zhàn)員以至每一個炊事員、飼養(yǎng)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的。“與人民利益適合的東西,我們要堅持下去,與人民利益矛盾的東西,我們要努力改掉,這樣我們就能無敵于天下。”正是一切為了人民這一最本質的特征,決定了黨能夠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不退縮、不低頭,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戰(zhàn)勝困難,贏得光明。
發(fā)揚延安精神,最根本的是要保持中國共產黨的本質特征。在新時代,我們黨要始終保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執(zhí)政理念,保持一切為了人民根本利益的價值取向,保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繼承與弘揚延安精神,繼續(xù)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作者:戴焰軍,系中共中央黨?!矅倚姓W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