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第一,文化自信是最基本的力量。雖然文化如水,潤物無聲,卻有極強的滲透力。它既塑造著生活于其中的每個人,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更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影響著國家的發(fā)展方向、道路選擇、制度設計,滋養(yǎng)著民族生命力、激發(fā)著民族創(chuàng)造力、熔鑄著民族凝聚力。文化這種無時不在、無時不有的特質,決定了文化自信輻射面廣、作用面廣、動員面廣。沒有一個人的生活能脫離特定文化的熏染和陶冶,也沒有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不受到自身文化傳承的浸潤和滋養(yǎng)。我們今天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tǒng)、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上長期發(fā)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第二,文化自信是最深沉的力量。“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一個民族文化的形成,總是植根于民族生息繁衍和不斷發(fā)展的歷史之中,需要經過時間的淘洗、實踐的錘煉、長期的孕育,是一個不斷積累沉淀、世代傳承發(fā)展的過程。正因為如此,文化成為一個民族的基因,塑造著這個民族的精神氣質,涵育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它的影響既潛移默化又深沉厚重。綿延不絕、經久不衰的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fā)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民族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也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風骨神韻、革命文化的剛健激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繁榮興盛,共同鑄就了新時代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
第三,文化自信是最持久的力量。文化無形,卻有強大的韌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古往今來,自然災害、戰(zhàn)亂等可以迅速摧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物質財富,唯有文化薪火相傳,而且越是在危難關頭,文化越能迸發(fā)出激蕩人心的強大力量。文化自信一旦樹立起來,就融入社會成員的血液和靈魂,滲透在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之中,生生不息、代代傳承。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shù)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fā)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使中華民族飽經磨難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14億多中國人民風雨同舟、守望相助,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再次彰顯了中華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